首页

风情艳主女王

时间:2025-05-25 23:34:53 作者:航展上成流量担当!中国歼-10CE靠什么出圈? 浏览量:14256

  “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忙,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认真研究一下”。对于黄河,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沿黄9省区,并在上中下游分别主持召开3场座谈会专题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了开好3场座谈会,总书记每次都会亲临黄河一线考察调研,溯历史、问生态、察防洪、访民生。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2024年9月11日,黄河上游,甘肃兰州。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山桥段,驻足眺望。滚滚大河奔腾而过,雄浑壮美、气势磅礴。总书记由衷感慨: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擘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黄河蝶变。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1年10月20日,黄河下游,山东东营。大河浩荡,东流入海。站在码头平台,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远眺:“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

  随后,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总书记谈及大河之治的初心使命: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也是毛主席当年的夙愿”,“如今我们接着做起来了”。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9年9月17日,黄河中游,河南郑州。总书记来到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眺望黄河。

  河南位于黄河地上“悬河”最突出、历史上决口最多的河段。那一次,在这里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作出重要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5年间,3次座谈会,贯穿其中的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

  对于黄河而言,生态脆弱是流域最大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沿黄省区,每每谈及黄河,都会提到“保护”二字。他一再强调“保护是前提”“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此次在甘肃,总书记再次申明“大保护是大发展的前提”“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

  在这一国家战略中,“保护”在“发展”之前,揭示出黄河只有生态环境改善了,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和造福人民才能有现实基础。

  既要保护,也要发展。目前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省份不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

  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需要,是为流域经济、欠发达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路径、促进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到“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为沿黄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给出“行动指南”。

  人与河,在悠长岁月中共生共存。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都关系着百姓福祉。

  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关心滩区群众;赴甘肃考察引洮供水工程;到山西察看汾河治理,要求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理黄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落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

  “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在此次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的治黄系列举措中,“造福人民”是价值旨归。

  5年间,3次座谈会,从“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是这一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层层深入。

  更加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

  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此次在甘肃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把脉开方:“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更强——

  总体上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受历史、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仍然存在。

  精准把脉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在这次座谈会上,聚焦洪水风险这个最大威胁,提出“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面对水资源短缺这一最大矛盾,强调“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

  要求更细、举措更实——

  在这次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机制、制度成为关键词:“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水沙调节机制”……

  除此之外,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项要求更细、举措更实:“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稳步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

  任何一项战略部署往深里走、实里走,都需要细化为每一项工作,实化为每一项举措。如此,才能真正打通堵点、消除痛点,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黄河安澜,国之大者。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久久为功,一年一年推、一年一年抓落实”。

  策划:向清凯、张晓松、鞠鹏

  主笔:黄玥、张研、王紫轩

  视觉:张爱芳、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甘肃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半舞台版《波姬与贝丝》上演 为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画上句号

德国汉园杜塞尔多夫中文学校带来的“德国树屋”项目,探讨现代化建筑如何既美观又自然融合到环境中;印度泰戈尔国际学校带来的“EchoGrocer购物车”,针对视障人士设计了一款个性化线上购物商店;韩国仁川镇山科学高级中学师生展示的项目,希望能提高脑电图(EEG)信号的准确性;新加坡立化中学师生则探索昆虫蛋白等可作为蛋白质的创新来源的可能性,以减少对资源密集型传统畜牧业的依赖。

“大众篆刻”走进北京市少年宫 带青少年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佐里奇说,来中国之前,老师曾和大家说“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国”。对此,美国马斯卡廷高中校长卡斯尔(Ryan Scott Castle)也鼓励美国学生们,既然来到中国就要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这次的旅程,中美学生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支持机构正式投入运作

胡英明10日飞抵奥地利,同日下午拜访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李松,就廉署在未来强化国际反贪工作和培训方面进行交流。

【津云社】水中捞“金”——天津网络法治相声小剧场

此外,热爱舞台剧的郑铮,于1993年创办民间剧团“火狐狸剧社”,她制作并主演的小剧场话剧《情感操练》演出后收效不错,还曾经得过奖。

【央视快评】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要为人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牛过蓢古村落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多走进农村、走进企业,把这些真实案例、材料用到宣讲中,向更多党员、群众和企业员工传递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